
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,跟一位歷史人物有著密切的聯繫,他就是孫中山先生。孫中山曾提出民族、民權、民生的三民主義,而植樹造林正好體現了民生主義思想。孫中山先生是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綠化環境重要性的先驅,並且用自身行動來倡導植樹造林,保護生態。
從青年時代開始,孫中山就在《上李鴻章書》中提到「中國欲強大,必須「急興農學,講究樹藝。」可見孫先生的超前意識,而且在民國四年(1915年),在孫先生的提議下,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,從此中國誕生了一個新節日——植樹節。
在孫中山逝世的三年後,也就是1928年,當時的國民政府規定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,因為3月12日正好是孫中山先生的逝世日期,這也是對孫先生的一種紀念。到了1979年2月,我國正式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,以紀念一貫重視和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。
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,綠化祖國,不僅僅處於保護環境的目的,從中更體現了孫先生關心人民的生活,因為孫先生把「民生主義」的主要內容概括為土地與資本兩大問題,而且也包含著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。
因此孫中山先生植樹的思想恰好是對民生主義的完美踐行,如今我們把植樹節與紀念先人結合在一起,使植樹節變的更加重要,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,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價值。
SIG善美支持「2021植樹節」,贊助樹苗10棵。一同種下綠色,給地球一點色彩。